寓言故事以及“守株待兔”含义的思考

小时候看书比较喜欢看寓言故事类,比如说《一千零一夜》、《格林童话》、《伊索寓言》等等,可能寓言故事比较吸引人,好记、形象,还蕴含道理,一到看正经书的时候就学不进去,看寓言故事书时马上有精神了。其实,仔细想想,不光小时候这样,长大了也是如此。与人交流时,面对的对象参差不齐,什么样的人都有,因此,交谈时最忌讳高谈阔论,应该用浅显易懂的话来表达,这时再加一些寓言故事、成语之类的,效果会更好。
近几年读书时,也看到了不少寓言故事,拿两个例子来说。一个是《圣经》讲耶稣传教时 ,经常用寓言故事,比如说马太效应这个寓言,很多人都听说过,说明的道理是“富的越富,穷的越穷”;第二个是《韩非子》,都知道韩非子口吃,但是文章写得好,书中文笔犀利,针砭时弊,主要面对的对象是君主,是一部讲法治、权术的书籍,尽管如此,读起来却很舒服,因为书中充满了寓言故事,比如说“守株待兔”、“自相矛盾”、“买椟还珠”等等。
今天想说说“守株待兔”的故事,“守株待兔”这个成语好像很多场景都能用,比如说某人没有理想,怕吃苦,就知道守株待兔,不劳而获;有时候也说我们在这准备好,埋伏着,守株待兔;也有时候说某某因循守旧,不知变通,守株待兔。总之守株待兔意思很多,但是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大家更多地理解成贪图安逸,不劳而获的意思。 继续阅读寓言故事以及“守株待兔”含义的思考

闲聊极度烧脑的印度电影《调音师》

最近都说印度电影《调音师》好看,剧情非常不错,作为一部悬疑电影光烧脑不够,还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局,引人思考。看电影本来是娱乐放松的时刻,而且还有很多搞对象的去电影院不光是为了看电影,没必要这么折腾,看个轻松搞笑的不好么?!不过既然看了,感觉不错,还真想说几句。

《调音师》讲述的是一个假扮盲人的钢琴调音师阿卡什(Akash),在意外成为一起凶案的“目击证人”后,所遭遇的种种出其不意的经历。影片具有“每5分钟1个高潮,每10分钟1一个反转”的高能剧情,确实很好看,结局也很意外。

先说说印度电影,美国有好莱坞,印度有宝莱坞,印度电影作品还挺多的,像什么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、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》、《阿育王》都很有名,印度电影的一大特点就是边演、边唱、边跳,跟看话剧似的,而且电影里印度美女火辣性感,热情奔放,再加上印度独特的舞蹈,真的很有特色。作为印度电影,《调音师》里面也有这些跳舞的片段,能感受到印度舞蹈胡热情。

《调音师》是一部开放式结局的电影,开放式结局的特点就是结局不确定,让观众去思考,每个人看完之后都会有自己的看法。说实话,看个悬疑电影够累的了,再来开放式的结局,那不得累死?!不过开放式结局也有好处,就是把大家调动起来,让更的人参与进来,以此吸引看电影的人。以前看过一个类似的电影,韩国的《杀人回忆》,讲的是韩国的连环杀人案,最后查来查去,也是没有结果 ,电影更多的是把事实展现给大家看,让大家自己去分析,可能这就是大家对悬疑类电影乐此不疲的原因吧。 继续阅读闲聊极度烧脑的印度电影《调音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