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非子·难一第三十六读后感

难一总共讲了九段故事,和难二、难三、难四一样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的一些说法进行批判,从而引出法家的观点。这九段故事中批判孔子的有三篇,批判管仲的有两篇,针对孔子的批判无非是反对仁义和德治,比较俗套,下面主要说下对官仲的批判:

故事一管仲得病,齐桓公前去探望,询问说:“您病了,万一不幸寿终死去,有什么话准备告诉我?”管仲说:“您就是不问我,我本来也要告诉您的。希望您赶走竖刁,除去易牙,远离卫公子开方。易牙为您主管伙食,您只有人肉没吃过,易牙就把自己儿子的头蒸了献给您;您本性好妒而喜欢女色,竖刁就自己施行宫刑,以便管理宫女;卫公子开方侍奉您十五年,齐国和卫国之间要不了几天的行程,开方丢下自己母亲,做官很久也不回家。管仲已死,桓公不按他的话去做,最后这三个人联合起来发动叛乱,等到桓公死后,蛆虫爬出门外也得不到埋葬。
管仲的观点:这三个人的品德不好,完全不顾及自身、家人,一味地去迎合齐恒公的欲望,人之常情,没有不爱惜自己、儿女和父母的,所以他们这样做都是别有用心。
韩非子的观点:管仲不懂法度,一是君主和大臣没有骨肉之亲,完全是相互计算利用的关系,君主设置爵禄来让人们拼死出力;设置刑罚来禁止奸邪,管仲说“不爱惜自身、家人,怎么能爱君主? ”那么为君主拼死出力的人,管仲肯定不会任用了,这样做实际上是让齐恒公除掉忠臣。
二是管仲只让齐恒公赶走这三个人,而没有向齐恒公阐述更深层次的问题,所以即使赶走这三个,关键问题没有解决,后面还是会有这样的人出现。这个问题就是治国原则,君主有正确的治国原则,臣下就会尽力,奸邪也不会产生;君主没有正确的治国原则,臣下就会对上蒙蔽君主而在下谋取私利。
结论:韩非子眼中的治国原则是“一人不兼任他职,一职不兼管他事;地位低的人不必等待地位高的人来推荐,大臣不必通过君主近侍来引见;百官都能逐级上通;受赏的人君主能了解他的功劳,受罚的人君主能知道他的罪过。

故事二齐桓公拜管仲为相,管仲说:“我已经得宠了,但我地位低下。”桓公说:“把你的地位提到高、国两大贵族之上。”管仲说:“我地位尊贵了,但我还贫穷。”桓公说:“让你享有俸禄丰厚的家业。”管仲说:“我富裕了,但我和您的关系还疏远。”于是桓公把他立为仲父。
管仲的观点:地位低下的人不能治理地位尊贵的人;贫穷的人不能治理富裕的人;君主关系疏远的人不能治理和君主关系亲密的人。霄略也认为管仲并非贪心不足,而是为了便于治理。
韩非子的观点:如果依法办事,即使宦官也可使卿相信从;不依法办事,即使大官也会在民众面前感到理亏。所以管仲不是贪恋富贵,就是不懂得法术。
结论:管仲应该尊崇君主、彰明法度,才能令行禁止,而不是等有权、有钱、和君主亲近之后才能做到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