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非子·大体第二十九读书笔记

大体讲的的君主如何从整体、宏观的层次把握事物,治理国家,和其它文章讲的法术势不同,这篇的主要思想是道家思想,讲的是顺应形势,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,从而轻轻松松地建立功业。
老子的《道德经》讲道:“太上,下不知有之。其次,亲而誉之。其次,畏之。其次,侮之。 ”意思是将君主分成四类,最至善至德的君主,不怎么出手,就能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,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;次一点君主,能赢得老百姓新近和赞誉;再次一点的君主,老百姓们都畏惧他;最差的君主,老百姓们都轻谩蔑视他。《大体》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如何做至善至德的君主,能从宏观、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,采用适当的治理措施,把国家治理好。
“不以智劳心,不以私累已”,使用太多的智巧就会让人思想混乱,扰乱心境,费很多的劲也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,不如遵守规律,老老实实地做事情,最终也能做成;另外在对待公与私的事情情上,公事公办,不要受太多的私事或私欲拖累,这句话韩非子的意思应该是君主在治理上应该笨拙地坚守法度,不以智巧来变通法度,也不要因私欲改变法度,严格地按照法律执行,清心寡欲。在用人上也要尚法不尚贤,用有智慧的人是比一般的人治理得好,但是这样的人太少,不如制定完备的法律,让能力一般的官吏来执行,这样效果也不错。
“寄治乱于法术,托是非于赏罚”,将治乱的法宝寄托在法术上,而不是儒家讲的德,这就好比指挥家指挥音乐演凑一样,如果单靠指挥家一个人在上面说,肯定会乱,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演凑的人全部按照指挥棒演凑,不用管指挥家怎么说,大家就能不出差错,可见治理的法宝就是法术这个指挥棒;赏罚是君主的两个权柄,因此在认定对与错的标准上,用赏罚来判定,见是对的就进行奖励,错的就进行处罚,是非分明,这样人们的思想就不会混乱,通地努力来获得奖励,通过守法来避免处罚。使用法术,严格执行赏罚,这样君主就能在上面不劳心、不费力地建立功业,成就霸业。
“不急法之外,不缓法之内”,这句话跟李克强总理讲的“法无禁止皆可为”有些相似,法度是所有人行动的标准,既然一件事有利,要做,那就应该用法律法规确定下来,用考核办法来推动,不能说两层皮,没有规章制度来保证事情你着急去抓,那些有明文规定事却不管不问,这样就反了。
“祸福生乎道法,而不出乎爱恶”,君主治理时,不能有爱恨,而是客观地看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度,对于每个人来说,他是福是祸也是根据他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度,这样是福是祸人们就没有怨言。道法自然,法家讲的法就是社会的准绳,一切生活和生产都都围绕法来进行,有功就奖,有过就罚,通过法度凝心聚力使国家变得强大。
“上不天则下不遍覆,心不地则物不毕载”,如果天不广大就不能覆盖万物,如果地不广大就不能负载万物,李斯在《谏逐客令》里面说过:“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,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”,所以君主应该像天和地一样,返朴归真,没有私欲,没有爱恨,平静、客观地对待万事万事,从而达到治的最高境界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