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段时间部门新调来一位同事,之前做人力的,没事就聊了点人力资源的话题。说到了韩愈的《马说》,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用”,于是就想聊聊韩愈的《马说》这篇文章。
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故虽有名马,辱于奴隶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
小时候听说”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“时,感觉不太对,因为千里马是自然存在的,不可能伯乐出现了,千里马才生出来,后来慢慢明白他的意思是想说千里马很多,但是如果没有伯乐识别出来的话,就等于没有千里马。这样的感想可能跟韩愈的经历有关,当时朝庭腐败,很多像韩愈这样的有识之士得不到得用,才发出这样的感慨。无论何时何代,都会有这样的情况,身边很多有才能、智慧的人,一直得不到任用,依韩愈看来他不能算是千里马,因为伯乐还没有出现。
既然伯乐那么重要,那么是不是有很多呢?当然不是!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”,人才虽多,但是能识别出人才,充分信任,并给予机会施展的伯乐确实少了。前面讲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就是一个例子,商鞅在魏国不过一个中庶子,公叔痤向魏王推荐,没有得到任用,说明魏王并不是一个伯乐,后来在秦国接触到秦孝公后,秦孝公发现他的才学,于是任用他进行变法,执法时不避权贵,可见秦孝公对他充分信任,并给予了充分的平台,最终造就了强大的秦国,只可惜,历史上并没有几个这样的伯乐和千里马。
没有了伯乐,千里马不能被认出,施展自己的才华,最终会和其它的马一样,辱没于奴隶人之手,和一般的马死在一块,不以千里马被称道。
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食马者,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。
千里马具有非凡的才华,当然不能跟其它的马一样,吃、喝、住、行都得有一定的标准,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本事,否则表现不出来,跟其它的马一样,怎么可能被发现。作者认为真正的千里马一顿饭就要吃一石粮食,养马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自然不会用这么多的粮食来喂养,千里马因为吃不饱,力量不够,那么就表现不出来,而且还有很多千里马条件还达不到一般马匹的喂养条件,更不用说跑一千里路了。
可见,千里马要发挥才能,必须吃饱喝足,养马人要识别出千里马,并用高昂的代价进行喂养,让它保持最佳状态,从而为自己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。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,但是也看到过这样的标语“赛马不识马”,意思是有些公司并不先断定一个人是不是人才,而是给予表现的机会,按结果来识别千里马,因为真正的伯乐很少,没有本事一下子就辨别出千里马,所以采用“赛马”的方式来识别。
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“天下无马。”呜呼!其真无马耶?其真不知马也!
上面这段话是作者最终的感叹,那些用人的人根本识别不出千里马,确感叹世上无千里马,而实际上他手下千里马很多,但是因为他没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,没有按驾驭千里马的方法来驱使,没有与他心灵想通,最终导致没有认出千里马。
坐在火车上没事,又把这篇文章看了一遍,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:
一、为什么千里马没有被发现?
一是像作者说的,伯乐太少了,这类原因很普遍,很多岗位的领导识人的能力弱、官僚主义思想严重,或者任人唯亲,当然发现不了千里马,更不屑任用千里马;二是千里马自身的原因,比如千里马的技能高超,但是在公司无用武之地,这种类型就是放错了地方的人才,还有的千里马不能充分领会领导的意图,工作时,不能出色、恰当地完成任务,有的千里马恃才傲物,不将别人放在眼里。正是由于伯乐少和千里马自身的原因,导致千里马最终没有被发现。
二、用不用发现千里马?
想通过识人来发现千里马,就必须擅长知人善任,否则将会是一个灾难,所以看人看得准,就可以挖掘千里马,充分发挥其才能,不行就得采用法家的理念,《韩非子》里面有一句说得好“宰相必起于州部,猛将必发于卒伍”,即有能力的人必须是从基层干出来的,能过业绩提拔人很务实,出错的可能性要小,同时还要发挥制度和考核的作用,通过巨大的利益来激励大家,这样即使管理者很平庸,也一样做出成绩。
三、怎么发现千里马?
有些有想法和工作能力的人确实不太容易发现,要想识别他是不是千里马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“赛马”,即给他机会的平台,试用一段时间,如果真有本事,立马就会发现。《三国演义》里面“耒阳县凤雏理事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庞统相貌丑陋,刘备不觉得他有才能,于是给他一个小官担任,庞统整日饮酒,不理政事,最后张飞过去要打他,见他半日之内将县里面的所有事务处理完毕,不禁大吃一惊,连忙向大哥保举,如果能像庞统那样做出成绩,自然会被发现。另一个办法就是通过识人判断,这就需要领导者有高超的识人能力,在没有业绩的情况下力排众议、委任重任,然后做出成绩,这种情况在历史书上很多,最典型的就是汉武帝起用奴隶出身的卫青担任将军,抗击匈奴,想想看,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?
有理!伯乐那里有来找我
你是信阳的,我老家也是。各类茶,还是信阳毛尖好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