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非子·和氏第十三读书笔记

和氏璧是一块非常美的玉,《完璧归赵》中的璧就是指和氏璧,相传秦国为了这块美玉,愿意拿十五座城池跟赵国换,结果秦王看到和氏璧之后想爽约,没有拿城池来换的意思 ,于是蔺相如跟秦王斗智斗勇,最终不辱使命,成功取回和氏璧,归还赵国,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。

《韩非子·和氏第十三》也是一篇有关和氏璧的文章,文中详细描述了和氏璧的发现过程,表现出了卞和的执着与悲哀,君主的昏聩,和氏璧的价值连城。韩非子以和氏的遭遇比喻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为他的国君所采纳,反而受到排斥,但是法家人士都是有献身精神的,即使遭遇像卞和一样,还是愿意把跟和氏璧一样价值连城的法术理论献给君主。下面就是和氏璧的故事:

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,捧着进献给楚厉王。厉王让玉匠鉴定,玉匠说:“是石头。”厉王认为卞和是骗子,就砍掉了他的左脚。厉王死,武王继位,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。武王让玉匠鉴定,玉匠又说:“是石头。”武王也认为卞和是骗子,就砍掉了他的右脚。武王死,文王登基,卞和就抱着那块玉璞在荆山下哭,哭了三天三夜,眼泪干了,跟着流出的是血。文王听说后,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,问道:“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,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?”卞和说:“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,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,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,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。”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宝玉,于是命名为“和氏之壁”。

和氏悲伤的是君主把玉石当石头,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。同样的道理,对于君主来说,法家理论能够实现富国强兵,加强君主权力,但是会得罪当涂之士,因此法家人士的处境比卞和还危险。卞和献和氏璧,仅仅是因为君主认为被欺骗了,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损害,结果遭遇酷刑,可见会得罪人的法家人士处境有多危险。韩非子借和氏璧故事,想表达的是法家人士并不怕危险,怕的是进献跟和氏璧一样珍贵的富国强兵理论,到头来被人认为是骗子,得不到认可。

《韩非子·和氏第十三读书笔记》上的一个想法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