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鞅变法有感

前几天晚上没事,把《大秦帝国》第一部看了一遍,这一部主要讲商鞅如何变法,使秦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。本人高中就读过法家学派的书,所以对电视剧的商鞅变法很感兴趣。
小时候大家听说过商鞅变法的事,但是各种说法褒贬不一,有的认为其变法加强了秦国实力,为日后统一打下基础,有的则认为其变法过于严苛,最终使秦国亡于暴政。仅从结果开看,商鞅变法无疑是成功的,他增强了秦国的农业基础和军事实力,又加上了中央集权。但是对于商鞅个人来说变法是失败的,因为商鞅被车裂灭族。下面博主就来谈谈对商鞅变法的感受:
一、徙木立信取信与民,变法之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取得百姓的信任,这样在变法时就会减少群众的阻力,获得人民的支持。记载这段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:“孝公既用卫鞅,鞅欲变法,恐天下议己。令既具,未布,恐民之不信,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,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。民怪之,莫敢徙。复曰:“能徙者予五十金。”有一人徙之,辄予五十金,以明不欺。卒下令。”可见商鞅用五十金的代价就取得了人民的信任,为推行新法减少阻力,是相当明智的。
二、严格执法不避权贵,《韩非子》里面说过“用赏贵信,用刑贵正。”意思是制定办法进行奖励时,最重要的原则是讲信用,这样人们才能受到激励,把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;而制定惩罚措施时,最重要的原则是讲公平,这样大家才不会有侥幸心理,才能做到令行禁止。当时讲究“刑不上大夫”,只对平民百姓用刑,商鞅推行的变讲指出“刑不避大夫,赏不遗匹夫”,新法推行后,权贵势力想方设法引诱太子犯罪,结果太子杀人犯法,这让变法产生了严重的考验,如果退缩了,就可能导致变法的失败,于是处罚太子师和太子傅,一个割掉鼻子一个在脸上刻字,由此可见秦孝公的决心和商鞅的勇气,以及法的公平,从此权贵们再也没用反对变法的人了。
三、大仁不仁以刑去刑,秦国因为民风彪悍,私斗成风,导致每年上万人死亡,商鞅决定全面禁止私斗。新法推行不久,白县发生私斗,死伤无数,于是商鞅下令逮捕了六千多人,最终一次处决了七百多人。法家立法讲究轻罪重罚,以刑去刑,因此新法中很多人因为很小的罪而受极其严重的处罚,商鞅这么做就是用严刑来震慑人民,达到减少犯罪的效果。要这做到这一点,就不能讲究仁义,这就是他常说的“大仁不仁“。
四、法不诛心,商鞅对待犯罪,要求有实际的犯罪行为,然后按照法律进行处罚,只有犯罪言论,而无实际行为的则不认为是犯罪。剧中商鞅的朋友建议他先下手为强,主动追查那些反对变法的人,商鞅认为他们虽然反对变法,但是并没有做出违反法律的实际行为,因此并没有追究他们,可见他超前的法律意识 。
五、非功不赏拒绝救济,古代农业社会,基本靠天吃饭,发生天灾人祸时,最需要的就是救济,而法家讲究的是立功才能受到奖赏,这些难民如果受到救济,那么大家心里面就会心存侥幸,平时不认真劳作。剧中一个县城因为里正不好好带领村民干农活,结果导致农民欠收,闹饥荒,县令赶紧调集粮食进行救济,商鞅知道后,立马处死县令,断绝救济。可见商鞅想牺牲这些人,让所有农民不要有侥幸心理,努力种地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